国产新能源车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续航焦虑”。
在8月份的成都国际车展中,众多新款汽车与前沿科技纷纷亮相。而在这些展示中,汽车的充电与续航能力问题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智己LS6在车展上展出的“准900V平台”技术备受瞩目,众多消费者赞誉其为“物超所值”之作。
在智能驾驶领域,智己LS6不仅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更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实力。令人欣喜的是,这款高性能车型的起售价仅为21.49万元,顶配版本也仅为27.69万元。
此外,上市期间还推出了限时优惠,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购车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800V高压平台已逐渐成为电动车快充技术的新方向,这一革新让电动车在短短的10分钟内,即可获得200km的行驶里程,这无疑为解决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各大汽车厂商纷纷积极布局,抢占这一领域的先机。
实现800V平台并非易事,其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技术要求使得许多汽车品牌难以达到真正的800V高压平台标准。
智己LS6此次推出的“全域800V平台”,其最大工作电压甚至超过了标准,高达875V,这种不仅未缩减反而略高于标准的情况,我们甚至可以称之为“接近900V平台”。
那么,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究竟“800V平台”是指什么?为什么智己汽车尚未普及“800V平台”,就已经决定进军“准900V平台”了呢?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熊猫,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续航焦虑的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应对它。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受到续航担忧的严重制约。
在2021年,某媒体通过网络平台发起了一项投票,旨在探究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所面临的主要困扰。经过网友们的积极参与和投票,结果显示,续航问题是电动车购买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紧随其后的是车辆的安全性和车机系统问题。
若无法妥善解决续航难题,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将面临巨大挑战,难以取得显著的成功。
当前,针对电动车的续航问题,存在两大主流解决方案。其一,通过增加电池容量,使得电动车在一次充电后能够行驶更长的距离;其二,则是提升充电速度,类似于手机充电的快速发展,当电动车的充电速度足够迅捷时,车主对于电动车电量的忧虑将大大减少。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已接近其潜在上限,鉴于电池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各大车企纷纷将焦点转向提升充电速度,以应对当前的市场需求和挑战。
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要提高充电功率,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电压U或电流I来实现。然而,增加电流I会导致电池发热,这可能会对电池造成损害。因此,当前主流的高压快充方案主要侧重于提高电压U来增加充电功率,以减少电流I的增加,从而减轻电池发热的问题。
"800V高压平台"源自于400V电压的升级,因此其充电速度相较于前者有了显著的提升。
然而,要想成功搭建800V平台却绝非易事。
这些部件原本专为400V电压所打造,若电压提升,部分组件将无法负荷。
以IGBT芯片为例,这款芯片具有调控电流和电压的功能,尤其在高压平台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负责电压的升降转换。
尽管普通的IGBT芯片在400V电压下能够正常运行,但在800V电压环境下却会失效,这就需要我们将IGBT芯片升级为更先进的碳化硅芯片。
除了提升功率,还需要对其他相关零部件进行升级,以确保它们与800V平台兼容。然而,这样的升级并不是免费的。举例来说,碳化硅芯片的成本远高于普通的IGBT芯片,更不用提整个系统的零部件升级所需的费用了。因此,实现这一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众多车型本身的利润空间已相当有限,若进一步升级到800V技术,将会给制造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当前,车企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如果选择采用800V平台,将会导致汽车成本显著增加,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然而,如果选择不采用800V平台,汽车的竞争力又可能因此下降,使其在市场中难以立足。这使得车企在决策时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因此,部分汽车制造商为了削减成本,开始寻求一些“巧妙”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情形是,仅有快充系统采用了800V的高压技术,而其他相关的零配件则维持在400V的标准。而第二种情况则是,车辆中的核心关键设备,如电池和电机等,都升级到了800V,但非核心设备,例如某些传感器和辅助设备等,则继续采用400V的电压。
这两种情况,说白了,就是所谓的“虚标”。
另一种解决方案便是之前提到的全域800V平台,该平台涵盖了电池、电驱、电源、电机等各个环节的设备,所有这些设备都采用了高压部件。
智己LS6正是如此出色的一款车型,其不仅全面采用了800V平台技术,还在电池组方面选用了高镍单晶高压电池,同时在功率器件上也配备了先进的“双碳化硅”组件。
当前市场上,价格在百万元以下的汽车中,智己是独家采用此配置的汽车制造商。
智己LS6在充电速度上表现非常出色。
具体来说,它只需5分钟即可增加200km的续航能力,10分钟充电后能提供350km的续航,而15分钟充电时间几乎可以带来500km的续航提升。
在极短的时间内,汽车的续航问题便得到了解决,这个速度几乎与加油一样快捷方便,就像抽完一根烟的时间那样短暂。
智己LS6之所以被誉为良心车型,这也是其中的缘由。
当然,车企们也不能完全为此承担责任。
要达到800V电压并不仅仅是通过堆叠硬件来实现的,同时还需要克服发热和充电桩兼容性的挑战。
让我们先聚焦热量的概念:类似于手机快速充电的过程,当电池组经历高压充电时,会伴随产生显著的热量。
全域800V平台并不仅限于电池组的高压设计,它涵盖了电池、电机、座舱空调等各个部分,构建了一个全面的高压系统架构。
因此,这个架构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若热量控制不当,轻者会提升车辆的能源消耗,重者则可能引发诸多安全隐患,从而需要更为复杂且高效的热管理系统来应对。
车企软件研发和成本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一些车企不得不选择放弃这种开发模式。智己LS6之所以敢于尝试这种新模式,也必然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
他们开发并应用了一套独特的热管理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将电池、电控、电机的散热功能与车辆的空调系统紧密结合,构建成一个全面整合的散热系统,实现了整车散热的高效协同。
当某个区域出现高温状况时,这一信息会被实时反馈至云端数据库。随后,散热系统和45cc大排量的空调设备会立即启动,以高效的方式降低该区域或车内的温度。
能降低的幅度是多少呢?
根据智己LS6的官方数据,当车内温度从35℃迅速降至20℃时,仅需30秒的时间,这一降温速度比市面上大多数主流汽车快出一倍。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降温效率显著提高,但其能耗却比常规汽车减少了一半。
借助这套系统,智己LS6得以将全域800V平台的设想变为现实。
尽管你具备了软硬件能力,但第二个挑战仍然摆在面前,那就是确保与充电桩的兼容性。
尽管一些车企在软硬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实际充电过程中,他们发现与公共充电桩的兼容性并不理想,导致充电速度远未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仅能达到宣传速度的一半。
智己LS6在这方面的表现也相当出色,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努力,以确保与公共电桩的兼容性。
基本上,它能够在超过八成的公共充电桩上实现近九成的满功率充电,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充电体验。
在多数主流的120kW快速充电设施上,智己LS6车型能够达到的最高充电功率约为105kW。
因此,看似简单的800V平台,实则蕴含了巨大的工作量和成本投入。
由此,某些汽车品牌会出现“夸大宣传”的现象,而部分车企则会选择直接攻克技术难关,也有一些车企会倾向于采取折中策略。
智己LS6此次决定正面迎战全域800V平台,展现其坚定决心。
智己汽车的态度,从他们采用的800V平台便可窥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LS6上市车型均升级为MAX版本,不仅配备了超远距精度激光雷达,还融入了英伟达Orin X芯片。
这样的配置,在当前的智能纯电SUV市场中堪称罕见,无疑展示了智己汽车在智驾软硬件方面的全面与高阶。
智己LS6不仅在全域800V平台上技术卓越,而且在智能化和外观设计上也进行了大量创新。
它充分展现了未来汽车的趋势,即朝着高性能、智能化以及美观大方的方向发展。
这款汽车无疑是引领潮流的典范,不仅在技术上走在前列,更在外观和智能化方面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以外观设计为例,智己LS6的目标市场定位是面向中大型智能轿跑SUV的消费者群体。
对于许多车主而言,拥有一辆跑车无疑是心中的梦想。
然而,智己LS6却巧妙地将跑车的动感和SUV的实用性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运动风范,又兼顾了实用性,让梦想照进现实。
这个外观宛如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令人赞叹不已。
在智能化方面,智己LS6展现了卓越的实力,例如它独立研发了“全画幅数字驾舱屏”。
这套数字驾驶屏由26.3英寸的主屏、15.5英寸的副驾屏和10.5英寸的中控屏组合而成,为用户提供了极致的数字化驾驶体验。
数字软件巧妙地融入了图像算法以及融合感知与MR增强显示等尖端科技,使得车内环境能够实现“0盲区”的智能感知,同时还为用户带来了一键代驾等便捷功能。
特别是这一0盲区功能,其实用性相当高。即便是在车辆A柱和侧后方的视觉盲区,也能通过智能补盲技术,将影像清晰地投射到屏幕上。
这对于那些新手驾驶者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助力,可以说是他们驾驶过程中的一大福音。
再者,他们也发布了智己生成式GPT模型,并且上述的智能化功能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除了上述提到的,智己LS6还具备众多智能化的功能,这些功能丰富多样,一两句话难以详尽描述。
经过全面评估,智己LS6似乎已经具备了成为热门车型的所有必要条件。
但至于它是否能够真正在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一款备受追捧的爆款车型,这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的认可来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