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新S7发布,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台车的上市将会为25万-30万级纯电轿车市场带来新的压力。
新款车型微调价格,主销的MAX车型可以说全面优化,一方面指导价MAX版本不再选装“0重力座椅”以及“科技舒享包”,整车标配的最终结果,就是让用户能用同样的预算,买到更好的车型。
另一方面,智界新S7全面升级了配置。
方向盘不再那么“椭”,不遮挡视线的同时手感更好,增加了后排隐私窗帘、增大后备箱下沉空间容积、增加隐藏式冷暖储物箱,这些都是看得见的配置。
且!MAX后驱版车型重新优化了悬架系统,轴荷比接近50:50,这也就意味着整车的操控性更好。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智界新S7不需要特别大的升级,因为这台车从一开始就有比较好的产品力,无论是结构设计、空间打造还是智能化表现,智界打造S7的时候就是满配标准。
此次的调整主要是两个方向:优化配置、提炼操控竞争力。
01 新能源市场现状
10月份,新能源产品的渗透率再一次突破了53%,跃跃欲试侵占油车市场已久,大环境就是油车成为少数派,电车成为多数派。
背后的推动力来源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电池、电机、电控等强大的供应商体系是油车时代所没有的。
我们一直说,强大的汽车产业背后一定要有强大的供应商,德国、日本、北美的汽车产业强大不完全是因为它们有大众、丰田、通用,更因为它们有博世、电装等供应商。
中国电动化赛道,培育出来了强大的供应商体系,比如说电池板块,宁德时代一家独大,以极其疯狂的速度踩踏原有的合资车市场。
强大的供应商会对“新势力”降智,造车门槛低了,我们回头来看,已经下桌的天际、高合等企业,就是借助供应商红利才进入到了造车板块,造车门槛的确很低了,所有企业都能造车。
但造车门槛低,不代表造车上限也低。
退一步来看,比如说智界新S7所在的20万-30万级电车市场,很多电车的竞争力其实都差不多,都在拼加速、续航、充电速度、麋鹿测试成绩等等。
好像一时间,中国企业的造车实力直接碾压了全球的顶级大厂。
但这些不是企业的实力,而是供应商的功劳,或者说是电机的功劳,这些谁都能捡起来的功劳,回头来看也很容易被新企业、新产品推翻。
02 绝大多数企业无法推动新四化
新能源赛道的新四化,其实就是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共享化。
电动化就是我们理解最深的电机、电池配合工作的方式,EV以及PHEV都是电动化最好的体现,共享化的一种分支,是技术共享,也就是目前供应商技术共享化,采买、出售零部件提供给企业制造电车。
但是,自动化和智能化呢?很多企业都无法做好。
自动驾驶辅助虽然被政策制约在了L2级,但从根本层面分析,能把L2做好的企业并不多,尤其是在复杂路况下,不少车型的智能化表现不及预期,体验感差距巨大。
比如说环岛、窄路、人流量大的路段以及无标线路段,能真正把智能化做好的企业不多。
一个是,智能化需要强大的软硬件结合方式,激光雷达、芯片、算法、控制域等等,全栈自主研发非常重要,既可以保证技术的兼容性,还能让底层逻辑匹配的更加合理。
另一个是,数据需要沉淀、逻辑需要进步,这些都必须要建立在有“实销”车辆的基础上,先卖车,后用车辆不断的积累数据。
产业中最好的两个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品牌,一个是特斯拉,一个是华为,这两个之所以优秀不是因为品牌,而是因为有数据沉淀,有大量的经验和建模数据。
连车都没卖几台,谈自动化过早。
智能化也是一个道理,24年不出意外的话,鸿蒙系统的出货量将会超过IOS以及安卓系统,在国内将会成为市场覆盖率最强势的操作系统。
结果就是,在操作系统的优化、算法、设计以及体验感上,没有操作系统可以和鸿蒙形成对抗之势,这也势必会解决“手机上车”之后存在的各种问题。
退一步来看,装备ADS 3.0和鸿蒙系统的智界新S7,将会做好其它企业都无法做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一个原因是,智界新S7不会严重依赖供应商,虽然是奇瑞&华为产品,但更多是要求技术自主化,电驱、ADS、鸿蒙系统都是自主研发,借助供应商的力量却又有自己的技术标定。
另一个是,华为本身就是国内顶级的智能、科技企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本身就是优势。
所以说,智界新S7更像是当下最完善的新四化车型,做好了自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所以我也可以理解,买其它电车只是买到了电动化和共享化,但选择智界新S7是买到了更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这也是目前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完全体选择。
还是那个核心的理论,拥有技术却又不完全依赖技术,背靠产业链优势却又不完全依赖产业链,这样的企业拥有非常恐怖的发展潜力,智界想做的不仅仅是一台车,而是一个更大的产业格局。
ADS也好、鸿蒙也罢,将这些未来技术放在一台今天的车型上,再加上智界新S7全新的升级、全新的增配价值,这台车在30万以内的电车市场中,非常值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