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到现在也没公布价格,这个事情很不寻常,如果是搞饥饿营销,那么两个多月过去了,热度也都差不多了。这时候还不公布,恐怕就是雷军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公布。
在我看来,雷军犯下了6个错误,这才导致它遇到尴尬。至于哪6个,各位就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吧。
第一个是提前囤货导致电池成本太高。这事情是李楠说出来的。按他的分析,小米汽车很可能是在锂电池价格较高的时候囤积了大量锂电池,以希望压低供应链成本。可谁知道现在锂电池成本跌到了这个地步,就直接导致小米汽车丧失了价格战能力。
第二,小米SU7属于一款c级轿跑车型。按照这个档次和定位,价格肯定便宜不了。可问题是,现在国产品牌中,又有哪个品牌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成功呢?目前还是德系车占据c级轿跑的话语权。
我猜测雷军的想法是,他就是想要在c级轿跑这个领域中完成国产车的突破。想法是好的,但这仅限于有一定造车经验的车企,而不是小米汽车这种初来乍到的新人。
第三,产品线太过单调。实践已经证明,纯电动汽车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要想搞新能源汽车,最合适的还是混合动力或者增程式车型。纯电动汽车目前续航里程焦虑,在没办法解决,建议最优先搞增程式车型,这样价格会更低一些。
第四,小米SU7的外观就是针对年轻人的,但预估价格又相对过高,请问哪个年轻人能够拿出好几十万的价格去买一辆不太实用的轿跑车型?至于说有一定购买力的中年人群,他们最看好的还是实用类车型,对于轿跑车型并没有多少喜爱。
第五,小米SU7的外观和保时捷确实比较相同,虽然保时捷是非常成功的车型,但年轻人的审美观点毕竟在发生变化。他们以用国产车为美为自豪,更喜欢中国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德系汽车文化的保时捷还能不能入得了年轻人的法眼呢?
第六,错误估计了小米忠实用户的真实消费水平。刚刚造汽车,把价格定高一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这个方案适合于任何车企,唯独不适合小米汽车。
小米是以性价比来取胜的,天生走的就是低端用户。如果他真想要踏足高端,那需要慢慢改变人们思路,要花费较长一段时间才可以。但如果想要凭借汽车一下子改变用户对这个品牌根深蒂固的想法,目前并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