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来源:1号车盟
近日,欧盟三大机构——欧盟委员会、欧盟议会和成员国达成了一项协议,确定将从2035年起禁止生产新的燃油车,这意味着欧盟在减少碳排放的道路上正式迈出了重要一步,此举也将加快欧盟电气化转型。
对此,不少中国车企可能要笑出声了。目前,欧洲已经是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主战场。数据显示,当下已有近10家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新能源车,比如比亚迪已经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元PLUS三款新能源车型,同时也开启欧洲多国交付流程,蔚来的ES7、ET7等车型宣布进军德国、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并同步建设销售、服务网络。而放眼整个欧洲市场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已然占到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的10%。
而这次欧盟禁燃令的进一步推进,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大概率继续增加。放眼当下,欧洲深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天然气价格以及电价暴涨,居民生活没有基础了保障,本土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受到了严峻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企的电气化改革。
但为了顺利实现2035年的“禁燃令”,许多欧洲国家却正在通过大力补贴吸引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像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国已经给出了5000到9000欧元不等的补贴。除此之外,电动汽车在一些欧盟国家还可享受到免费停车、公交车道免费通行、高速公路和城市通行费折扣等优惠政策。所以,这也使得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车企瞄准了这一市场。
当然,一切的一切,也离不开中国新能源车企自身的优秀实力。在电气化时代,中国新能源车企被世界公认拥有更加出色的三电技术。除此之外,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比如蔚小理旗下的车型,它们在辅助驾驶、人机交互、车机系统等各方面,都十分出色,能够给到欧洲消费者更为智能、便利的用车体验。
再者,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有着十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我们常说的原材料供应仅仅只是一部分,像是硬件、软件方面也具备更多优势。硬件上诸如建造新能源车所需的电池、电机、电控领域等各类零部件,软件层面像是腾讯、百度、华为等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所以生产一台新能源车,(依靠国内的供应链)我们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即便不说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我们就以特斯拉为例,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达到了110万辆,除了最核心的半导体芯片,特斯拉上海厂使用的都是我国本土生产的零部件,零部件本土化率达到了95%以上,这放眼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为特斯拉其他几座超级工厂的现实产能,加起来也够不着上海超级工厂这一家。因此无论是现在或者是未来,我们都有着十足的底气,在欧洲市场上保持着十足竞争力。
不过,虽说接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充满着机遇,但挑战也不少,像是销售网络的建成、充电桩布局甚至口碑等问题笔者觉得都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要如何突破欧洲人的限制。
前段时间巴黎车展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到,面对中国新能源车大举进攻欧洲,欧洲必须觉醒,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应得到政府更多支持,所以未来不免会推出什么政策,来抑制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
我所能想到的,首先是智能驾驶方面,针对中国智能化这一优势,欧洲国家很有可能颁布相关法律,阻碍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的信息收集。好比小鹏,它的辅助驾驶之所以那么强,是因为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地图数据收集,在欧洲,也许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届时中国车企主打的智能辅助驾驶,是不是就失去了所谓的竞争力了?
其次,当下中国所欲的高端芯片,依旧没法自给自足,一旦西方采取反制措施,掐断了中国芯片供应,那么很有可能,中国的新能源车会成为第二个“华为”了。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但不管怎么说,海外市场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中国车企应该积极拥抱这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出口海外避免在国内的过度内卷带来无效竞争。那么对于2035欧盟禁燃令的确定实施,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E_Mail:vip@gxqcw.com 电话:15077070808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滨湖路48号南湖聚宝苑D区15楼 桂ICP备0600482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桂B2-20090044 |